分析了現有的幾種步入式恒溫恒濕實驗室設計方法,針對其空氣 室內空氣參數,冷熱量的抵消的情況會進一步加劇。
從全年運行考處理過程中共同存在的再熱方法進行優化設計通過分析和實例 慮,這部分的能量損失將是巨大的;表明,采用優化設計的空氣處理方式能明顯降低空調系統能耗。
二、非再熱系統的節能設計
步入式恒溫恒濕實驗室空調節能從前面的論述中可以看出,常規恒溫恒濕空調的設計通常都
存在冷熱抵消過程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對空氣處理過程進行了優化。
恒溫恒濕實驗室即將某一實驗室通過空氣調節技術,使其室內溫濕度符合某一調濕和試驗用標準大氣的要求。
其空調系統與舒適性空調相比,對室內的溫度和濕度的穩定性要求特別高。
規定了紡織品溫帶試驗用標準大氣的參數,溫度為20~C±2"C,相對濕度為 65 ±2%n]。
隨著各行業工藝技術的飛速進步,必然要求溫、濕度的波動范圍更小,從而對恒溫恒濕空調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
基于目前常用的設計方法,這一要求又會大大增加空調系統的能耗,因此,有必要尋求一種合理的空氣處理方法來消除不必要的能量損失,降低系統運行的能耗。
一、 現有恒溫恒濕實驗室設計方法及分析
對于同時控制溫度和濕度的空調系統必須具備加熱、加濕、冷卻、去濕功能和完善的自控系統;為保證達到控制精度和區域內溫濕度均勻,必須符合規范對送風換氣次數及送風溫差的規定[2]。因此,恒溫恒濕空調系統通常采用全空氣定風量方式。
1、目前常見的三種設計方法在冬季加熱加濕工況條件下,各種設計方法控制溫濕度的手段是一致的,要實現濕度控制精度達到±2%也較容易,主要的區別在于夏季冷卻去濕工況。
選用恒溫恒濕空調機,機組有風冷型和水冷型兩種,配備有多級電加熱器和電極加濕罐及微電腦控制器。
在冷卻去濕工況條件下,蒸發盤管使空氣溫度低于露點溫度而去濕,通過加熱器的再熱控制室內溫度保持在設定值。
該類機組由于冷量的調節一般僅二檔或三檔,機組出口空氣的機器露點不易穩定,對室內相對濕度的控制能力較低,一般宜用于相對濕度控制精度在±5%的試驗室。
優化設計
1、在具體實現方式上,考慮到目前市場上新風空調箱對單一實驗室來說,新風處理能力過大,而且將新風處理到與室內空氣含濕量相同的機器露點由于焓差過大也很難實現,因此采用部分回風和新風混合的方法,一方面降低入口空氣焓值,滿足新風機組處理焓差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解決了最小規格新風機組的處理風量大于實驗室所需新風量的問題。
2、對新風進行集中專門處理,以除去新風中可能帶入室內的多余濕量,從源頭上消除了室外空氣對室內相對濕度的干擾。
3、回風比例由滿足新風機組處理焓差能力確定,新風采用固定露點的自控方法,在控制室內溫度的同時也限制了相對濕度的波動范圍,避免了普通恒溫恒濕機組溫濕度聯控時顧此失彼的現象,能很好得滿足實驗室控制精度的要求。
三、優化設計前后的空調系統能耗分析
僅從直觀的再熱造成冷熱量抵消考慮,其實際損失的能耗應為再熱量的兩倍。由圖 2可見無效能耗應為 Q:2GC(t-tO,式中G為空調送風量 (kg/s),C為空氣比熱 (kJ/kg·℃)。隨著恒溫恒濕精度要求的提高,送風溫差設定值就會更小,所需換氣次數和處理風量 G就會增大,能量的浪費也愈加嚴重。
而這又正是恒溫恒濕類空調,特別是潔凈室空調工程為獲得良好的氣流組織或一定的潔凈度而不得不加大換氣次數所必然會帶來的后果。
在文獻[4]介紹的設計中,一間 129m 的紡織品實驗室,設計冷負荷為 12.75KW,采用了 2℃送風溫差,空調送風量為 18000m3/h,再熱量為 18.5KW,再熱量達到 了設計冷負荷的 1.45倍 ,送風換氣次數高達 42次 /h,不但再熱量損失巨大,而且風機動力消耗也極大。
選用風冷柜式空調機,加裝電加熱器、加濕器以及專用微。
四、結束語機溫濕度控制器,該類系統為非定型產品在冷卻去濕工況條空調節能離不開恒溫恒濕類空調的節能,而恒溫恒濕空調系下,壓縮機持續運行,向氣流中投入相對穩定的冷量,通過閉環自統的節能,首先要采用合理的空氣處理方式,杜絕冷熱抵消后的節動控制系統調節加熱量和加濕量,從而達到設定的溫度和濕度,系能效果是巨大的。
按照筆者設計的空調處理方式,可節省再熱系統統抗干擾能力較強,可以達到相對濕度±2%的精度要求。
所產生的能耗同時新風機組在過渡季節的全新風運行,也可大大選用空調箱以冷凍水作冷卻介質,配備過濾、表冷或噴淋、 降低空調系統全年運行費用。
因此,對于恒溫恒濕實驗室空調系加熱、加濕等功能段,在冷卻去濕工況條件下,由室內相對濕度信統,本方案無疑是一種合理的節能方案。